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張同學走紅的背后 鄉(xiāng)村題材再度被證實為短視頻平臺流量密碼
2021-12-10 15:03:53來源: 大眾日報

兩個多月,粉絲從零到一千余萬;話題“張同學”在抖音獲得33.5億播放:“張同學首次回應走紅”“張同學各地分學”“挑戰(zhàn)張同學”等話題登上抖音熱榜……來自遼寧營口的農村青年張同學,成了當前抖音最火的博主。

早晨睡醒,掀開碎花棉被,拉起窗簾,整理好簡陋的床鋪,穿上藏在枕頭底下的襪子,剁好飼料,喂飽雞和狗,上山砍柴……他的視頻,盡是這些瑣碎而生動的農村日常。近乎“流水賬”一般的記錄,動輒七八分鐘的時長,配合著節(jié)奏感十足的BGM《Aloha Heja He》,讓很多人欲罷不能:“一天不看渾身難受。”

如此鮮明的個人風格,瞬間引發(fā)了一股模仿熱潮,精致版“張同學”、搞笑版“張同學”、各種地域版“張同學”一個勁兒地冒出來,集體陷入對農村生活的觀看與二次演繹。從李子柒到彭傳明,再到如今張同學,鄉(xiāng)村題材再度被證實為“流量密碼”,沉醉其中的同時,也不由得讓人好奇,大家看的究竟是什么?

粗糙與精致:演繹下的真實

與大多數鄉(xiāng)村題材視頻不同,張同學的視頻幾乎粗糙到不加修飾:斑駁的墻壁,布滿濕鞋印的水泥地,揉成一團的襪子,燒焦的插線板,積灰的抽屜,隨手藏在磚頭下或老布鞋里的鑰匙……這樣多少有些邋遢、埋汰的生活場景,是很難被納入尋常創(chuàng)作者的素材范圍之內的。面對如此“土味奇觀”,有人大贊其真實,有人卻倍感不適,還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包裝之后的真實,正如同一些鄉(xiāng)村博主刻意打造的田園想象一般。

之所以會產生如上爭議,主要在于張同學視頻拍攝和剪輯手法的高度成熟,由此形成的強烈反差。張同學爆火之后,成了抖音熱搜榜上的???,其中討論較多的就有技術層面的解讀。有博主專門統計過張同學視頻中的鏡頭數量,拿《青山高歌》這則視頻舉例,視頻時長7分50秒,包含了190個分鏡頭,其中8秒以上的長鏡頭有4個,共計時長46秒,除去長鏡頭之外,相當于在7分4秒的視頻中分切了186個鏡頭,平均每隔2.28秒就有一個分鏡頭。這樣高頻的分鏡頭,幾乎可以跟武俠片中的打斗場面相媲美。

技術的嫻熟是一方面,更難得的在于視頻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匹配。張同學的視頻慣用第一人稱視角,穿衣、做飯、開車,跟隨他的鏡頭能經歷東北農村青年的一天,在這樣的視角下,觀看者要“入戲”是很容易的。因此,有博主評價:“看著粗糙實則細致”。這句話可以進一步闡釋:單純的暴露真實,或者單純的技術炫技,都不足以成就一個張同學,而這種撕裂、矛盾和反差或許才是真正吸引人的所在。

在張同學為什么走紅的問題下,“真實”往往是被提及頻次最高的詞匯。但同樣的話說久了,也禁不起咂摸。于是,從人到房子,都被扒了個底朝天。而這次走紅事件,又被許多人視作團隊精心制作的結果。正像張同學自己回應的那樣,“我認為只要是通過視頻表達的,它都屬于演繹”。演繹下的真實,又何嘗不是一種真實。

盡管視頻中的張同學,是農村大齡單身男青年,而現實中的他已有家室,盡管視頻日常起居的老房子現實中早已不再居住,但這并不妨礙人們仍然被這個打扮之后的張同學所觸動。至于是否有團隊支持,是否經過精心設計,張同學又是否為專業(yè)背景出身,或許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除了精致和粗糙的反差之外,真正打動人心的到底是什么?

懷舊與戲謔:回不去的曾經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從一個簡單的問題出發(fā),是什么樣的人在看張同學?根據新抖數據平臺提供的粉絲畫像,張同學的受眾中,以41-50歲的粉絲居多,占比40.15%,其次是31-40歲,占比也有28.24%,再就是50歲以上的,占比25.64%,相比之下,24-30歲的不足5%,23歲以下的只有1%。這樣的粉絲畫像在用戶年齡集中在19-35歲的抖音上是較為罕見的。

因此,張同學的走紅,被一部分人解讀為尋找失落的農村記憶。這些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或多或少有過農村生活的經歷,在張同學的視頻中,很容易能捕捉到曾經熟悉的生活細節(jié)。如果帶著這個視角再去回看,就會發(fā)現張同學鏡頭中的農村并非當下的農村,更多帶有過去的印記。

首先,是承載著童年記憶的懷舊符號,比如出鏡率極高的AD鈣奶、爽歪歪,早晨用開水沖泡的蛋花,墻上貼的20世紀80年代港臺明星海報。此外,還有熟悉的場景與事件,兩周一次的趕集,去超市買東西還要記賬。這些蟄伏于內心深處的記憶,在他的視頻中得以景觀化地進行呈現,在一部分人眼中仍然能在當下的生活中尋找到殘留的痕跡,而在另一部分人那里,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經。

這種懷舊情緒,在東北人的鏡頭下,也被附加了一層獨特的地域色彩。“張同學的視頻中有很多戲謔的橋段,比如去理發(fā)店理發(fā),偷看漂亮姑娘,還有去超市買肉賒賬,老板很無奈的表情。這種表達,很容易聯系到當地的文化,是只能從東北這片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山東傳媒職業(yè)學院新聞系主任劉傳琳說,東北的區(qū)位特征,二人轉等民間藝術的繁榮,造就了東北人似乎天生詼諧幽默的文化基因;歷史上的“闖關東”,關內人來到東北,背井離鄉(xiāng),在寒冷艱難的環(huán)境中,孕育出樂觀豁達、勤懇奮進的性格。而上述種種,都能從張同學的視頻中找到痕跡。

“張同學的視頻中,一個不太常見的點就是視頻時長。七八分鐘的視頻,在抖音這個短視頻平臺上,怎樣讓人看下去?”劉傳琳說,高頻度的剪輯是一個技術上的策略,分鏡頭數量多,讓人目不暇接;除此之外,在生活細節(jié)中穿插幽默段子,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張同學視頻中出場的人物都將拍視頻說成“拍段子”,這種說法可能帶有地域屬性,也透露出視頻的某種內核??此茮]有目的的日常敘事,在充滿巧思的細節(jié)設置中,展現了鄉(xiāng)村社會中的生活氣息,農村人在單調生活里依然保持樂觀向上的姿態(tài)。

幾經變遷:鄉(xiāng)村的自我表達

隨著短視頻的崛起,曾經被忽略的鄉(xiāng)村景觀,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關于農村景觀的記錄幾度變遷。最初進入互聯網視野的,是充斥著獵奇色彩的“土味”短視頻:粗糙的場景,未經打磨的故事,夸張尷尬的表演,甚至還有博眼球的“反人類”操作。以出格博關注,顯露出曾處于互聯網視野邊緣的人群在注意力涌來之后自我表達的惶惑。

浮夸沉寂之后,是褪去獵奇色彩的更具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的原生態(tài)影像,大的鄉(xiāng)村也被拆解為田間勞作、家庭生活、鄉(xiāng)村美食、傳統手藝等若干細小分支,從中能看見更貼近鄉(xiāng)土的東西。

劉傳琳將這些鄉(xiāng)村題材類短視頻的創(chuàng)作者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專業(yè)團隊支持的、技術上較為成熟的內容生產者,譬如李子柒等,不光鏡頭、構圖等極具美學觀賞性,而且傳統手藝復原等內容,也具有相當大的挑戰(zhàn),這種鄉(xiāng)村景觀,寄寓了對遠方、與現實相去甚遠的田園想象。

另一類則是稍顯粗放的個人創(chuàng)作者,單純地記錄日常、記錄鄉(xiāng)土、記錄美食等。而張同學則近乎兩者之間,兼容了粗放的外表和精致的內核,真實加上一點“巧做”,既打撈了記憶中的農村細節(jié),又是對行將消失的農村景觀的影像記錄。從這一變遷可以看出,鄉(xiāng)村的自我呈現和表達漸趨從容,鄉(xiāng)村題材短視頻所承載的意義也漸趨多樣。

在張同學的視頻文案中,經常出現“新農人計劃2021”的話題標簽,這是抖音針對三農題材創(chuàng)作者的扶持計劃。在這一話題下,聚集著無數各具特色的“張同學”。可以預見,短視頻平臺鄉(xiāng)村內容建設的步伐走得越來越快。而在農民自我表達欲望逐漸膨脹的今天,我們期待著更多“張同學”的出現,帶來日趨豐富的農村表達話語。

關鍵詞: 張同學 鄉(xiāng)村題材 短視頻平臺 土味奇觀

專題新聞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